close

由於同學們對於「設限」還不甚理解,本週老師嘗試利用小組戲劇創作的方式,讓同學們演出一個家庭中常見的衝突,並希望同學能夠在表演中呈現出有效的回應方式。

課程的進行先給予同學們十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同學必須設定扮演的家庭角色、衝突的情節以及互動的方式,在課堂上當場準備以後,便徵求同學們上台演出同時給予成績鼓勵。

上台的四個小組,演出內容涉及小孩的課業成績、未成年懷孕、家暴、外遇以及生活習慣不良。整體來說,同學們似乎不太熟悉這樣即席演出的形式,以致於表演仍存在許多缺陷,除了演技等技術性問題以外,部份小組也未能在做出完整的結尾,同學們即便能夠表現出衝突的張力,卻未能即時化解衝突,因此也未能完成這樣課題的要求。畢竟製造衝突對立是很容易的,但巧妙地化解衝突卻是困難的。

以未成年懷孕的情境來說,父母親從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後來提出的解決方案竟然是讓孩子奉子成婚,同學們真的認為透過一樁問題重重的婚姻可以解決問題嗎?抑或其實產生了更多問題?助教覺得最有問題的便是將懷孕與結婚畫上等號,奉子成婚已經不甚稀奇,因為孩子而考慮結婚與為了孩子而結婚是不同的,但若對婚姻的本質缺乏認識則必將衍生出更多問題。

同學們可曾想過為什麼結婚是理所當然的?同學們或許不知道,對於身體自主的剝奪壓迫著許多女性。最極端的是回教國家,在伊斯蘭的律法裡,強暴犯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迎取被害女子,因此在一個近期的抗爭事例中,一位被法院要求嫁給強暴犯的女性不堪虐待而爭取廢止這項不合宜的法令。另外「我十歲,離婚」(Moi Nojoud, 10 ans, divorcée)這本書中,則講述被迫嫁給老男人的小女孩諾珠.阿里終於逃離監控,成為了全世界最小的離婚者,「他虐待我、痛揍我、禁錮我,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知道,唯一能讓我逃離他的方法,就是離婚!」

從震驚世界的伊斯蘭女性故事來反省台灣的敘事邏輯,同學們以為走向婚姻是未婚懷孕的解法,但在其他情境中,離婚卻是「設限」的最後手段,而且這些女性僅僅為了要劃定界線,便必須要背負著龐大的社會壓力。那麼除了結婚以外還有什麼選擇?同學們想必對引產或非婚生子以及出養也不陌生,儘管每個方向都有所取捨與代價,但卻仍然是可能的選擇,但是如果這些選項甚至未曾浮現在同學的腦海,同學們不妨再想想,是否存在什麼社會結構讓奉子成婚似乎是阻力最小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nderXculture 的頭像
    genderXculture

    性別、文化與關懷2012

    dana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