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能夠與各位同學相聚,由於這門課程獲得了教育部補助,兩位助教才能與大家在課堂上共同成長,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難得的機會,在性別這項主題上共同精進,在思想與行動上有所成長。
第一次的分組討論是關於個人的性別角色,有一個小組的討論內容讓我印象深刻。多數組員們說男生不應該化妝、穿女裝,依循此邏輯,跨越性別的扮裝者是不被接受的,便有少數組員回應說這是「歧視」。助教便提出質疑:「同志也同樣不正常?」這時同學們說:「如果他勇於承認,就以同志的方式對待他。」少數組員批評這是「雙重標準」。
公告版位
歡迎參觀指教
修課同學如欲留言參與討論請署名「學號+性別」
- Mar 06 Tue 2012 09:47
第01週TA手札(佩娟)
- Mar 06 Tue 2012 08:27
課程資訊跑馬燈
- Mar 06 Tue 2012 07:26
「性別廣角鏡」課群 影展與講座活動
- Mar 02 Fri 2012 12:26
性別影像暨學習成果展實施辦法
- Feb 24 Fri 2012 15:52
性別廣角鏡課群網站與問卷
- Feb 23 Thu 2012 15:28
第01週個人作業
問題一、何時開始知道自己是「男人」或「女人」?這樣的分類對你有何影響?
比方說,因為我是女人/男人,所以會有諸如下列想法:哪些事我絕對會/不會去做。
問題二、社會上對「善」的標準是什麼?你認為什麼是「美」?
- Feb 22 Wed 2012 15:06
第01週Joan的話
第一堂課和大家簡單地分享了這門課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性別、文化、關懷」的課程希望能由性別議題出發,進而能促成個人身體生命的自覺,能反省自身文化與處境,並能積極行動關懷社會的目標。
雖然是開學的一兩天,但大家專注的眼神已讓我備受鼓舞,希望這堂課的種種安排能讓大家有點收穫。
課堂中我們討論的第一個主題是:「你何時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性別身分?」有同學回答幼稚園、有人是國小,最晚的答案好像是國中,似乎每個人的成長感受都不同。「如何覺察到自己的性別身分呢?」「因為上不同的廁所」「父母的提醒」「制服的差異」等等。
除了同學們的這些答案外,還有好多讓我們形成差異的因素,大家是否可以再想想,這些讓「男」「女」差異的原因,是先天的呢?還是環境塑造的?這些差異可以改變嗎?還是不能改變?或是不應該改變?
- Feb 22 Wed 2012 12:34
第01週TA手札(俐茹)
嗨~各位同學!我是「性別、文化與關懷」這學期的助教俐茹,很高興能夠見到又一批新同學一同參與這個課程。
不知道各位對於這個課程名稱有什麼思考或想像嗎?譬如說:性別如何與文化產生關聯呢?性別不就他是男生,我是女生;爸爸是男性,母親是女性這樣的認知而已嗎?這可是國小就會教的概念呢!文化?文化是什麼?能吃嗎?還有最後的關懷,每天扶老太太過馬路算不算關懷?這三者又要如何才能放在一起當成各位同學這學期的通識教育呢?
如同課程名稱所呈現的,性別在這門課程將會扮演最關鍵的角色。除了帶領各位同學突破過去的性別認知藩籬外,還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反過來對自我生命、社會作一些反饋。所以,課程會緊密結合性別在各式文化中的樣貌,譬如:影視當中性別的呈現、法律性別的制定等等。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從各種文化面向中認知性別,也希望各位同學能夠辨識社會中容易被曲解的性別、性向認知。期待各位同學在參與完這學期的課程之後,對於認識自我、社會、他人有更大的幫助,這些都將是各位邁向社會成為公民的必備知識。
同樣的,教育不是僅有單方給予,還希望師生之間能夠頻繁交流。各位同學在這堂課中,必須擔負檢視自我生命故事並表現出來的義務。在小組討論之外,我們鼓勵各位同學運用一張照片,寫一小段話,說出自我、家庭、社會的性別故事。透過敘說,各位將會發現性別與文化,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俐茹)
- Feb 21 Tue 2012 14:33
「性別、文化與關懷」課程評分方式
(一)、線上討論30%,線上回應3次以上即可得18%
(二)、性別影像競賽20%,參加可得12%